认识自己的水平

所属专题: 初中学霸之路

认识自己的水平

认识自己的水平

相关词语:自我评估,自我定位
 
先把“自己的水平”框定一下范围,这里仅指的是现阶段学习方面的水平,包括自己的学习成绩,自我管理能力,目标实现和计划执行能力,学习情绪和压力控制能力,记忆与思考能力,学习策略制定和调整能力[1]。
 
学习成绩是学习中各个方面结合起来产生的结果,主要从两点来认识,第一,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思考方法的运用程度。

如何认识自己的水平

主要的做法分为两种,测试和比较。
 

测试

学习成绩
通过试题测试
通过工具测试,如AI。
 
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量表测试[2]
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TMDS),该量表由黄希庭、张志杰编制。它从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来测量个体的时间管理倾向。
 
目标设定与行动计划量表(Goal - Setting and Action Planning Scale)此量表可以评估个体设定清晰、可行目标的能力以及制定合理行动计划来实现目标的能力。
它包含诸如是否能将大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小目标,是否能为目标设定合理的时间表等项目。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量化个人在目标管理方面的能力。
执行能力
通过量表测试
儿童执行功能评定量表(Behavior Rating Inventory of Executive Function,BRIEF)该量表有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版本。它主要用于评估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执行功能表现。例如,在学校环境中,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能集中注意力听讲、能否及时完成作业等,结合量表中的项目进行评定。
量表维度包括抑制、转换、情绪控制、工作记忆、计划 / 组织、任务启动等多个维度。以抑制维度为例,评估学生能否控制自己不做出冲动的行为,像在课堂抢答时能否等待老师示意后再回答;工作记忆维度则考察学生对学习内容(如刚学过的单词、数学公式等)的短期记忆和运用能力。
 
康纳斯执行功能量表(Conners' Executive Function Scales,CEFS)适用于中小学生,主要用于在教育和临床场景中评估学生的执行功能。比如在特殊教育学校,用于鉴别有学习困难或行为问题的学生是否存在执行功能缺陷。
量表维度涵盖元认知、行为调节、情绪控制等方面。其中元认知方面包括对学习策略的运用、目标设定等内容,如学生能否为自己的学习制定合理的目标;行为调节方面评估学生对自身行为的管理能力,像在课间休息时能否遵守秩序
 
执行功能综合量表(Comprehensive Executive Function Inventory,CEFI)可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学校心理辅导和教育研究中较为常用。例如在学校组织的心理测评中,帮助了解学生的执行功能水平,以便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
量表维度包括启动、工作记忆、计划、组织、抑制、情绪控制等多个维度。在启动维度上,会考察学生能否主动开始学习任务,比如能否自觉地开始写作业;在计划维度,衡量学生是否能对自己的学习和活动做出合理规划,像能否安排好周末的学习和娱乐时间。
学习情绪和压力控制能力
通过量表测试
Schutte 等人编制的量表,它涵盖了情绪感知、情绪运用、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四个方面。
Tangney 等人编制的量表,测量个体在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目标等方面的自我控制能力。
 
在情绪管理方面,量表中的问题涉及个体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例如在面对压力时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等。作答者根据自身情况对问题进行打分,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一个代表情绪管理能力的量化数值。
 
对自己的压力承受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进行评估。比如,在面对工作压力或学习考试压力时,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和应对方式。是能够从容应对,还是会焦虑不安甚至崩溃。
通过记录自己在压力情境下的行为和感受来评估心理素质。例如,在经历一次重要的工作汇报后,记录自己在汇报前、汇报中、汇报后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以此分析自己的心理素质。
记忆与思考能力
通过量表测试
分析自己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例如,在解决工作或学习中的问题时,观察自己是采用常规方法还是能够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可以通过一些思维训练题来测试自己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
评估自己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回顾过去处理过的复杂项目或学习任务,分析自己从问题定义、方案制定到最终解决的整个过程中的表现。
学习策略制定和调整能力
通过量表测试
 

比较

人群的选择;
你的同学
在人群中的位置范围
在多次测试时关注自己的名次范围

如何提高自己的水平

认识自己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
 
完成以上的评估,更好认识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根据课程表和学习任务,制定每天、每周的学习计划。例如,每天晚上安排 1 - 2 小时进行当天课程的复习和作业完成,周末抽出半天时间进行本周知识的总结和预习下周内容。学习计划要具体、可执行,并且要合理分配时间给不同学科。
为长期目标(如中考、高考)和短期目标(如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制定相应计划。对于长期目标,可以将其分解成若干个阶段性的小目标,每个小目标都有具体的任务和时间节点,逐步推进。
多样化学习方法:
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例如,在记忆英语单词时,有的学生适合通过阅读英语文章来记忆,有的学生则觉得制作单词卡片更有效。在学习数理化等学科时,可以采用做练习题、建立错题本、进行实验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利用思维导图、知识框架等工具进行学习。以历史学科为例,将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点绘制成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加深对知识点之间联系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复习与练习:
定期复习所学知识,采用间隔复习法,即学习后的第 1 天、第 3 天、第 7 天分别进行复习,能够有效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在学习完一篇文言文后,第 1 天复习字词释义和翻译,第 3 天背诵全文并回顾文章的写作特点,第 7 天再次复习巩固。
做练习题和模拟题,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做完题目后,认真分析错题,找出自己知识和解题方法上的薄弱环节。例如,在做英语语法练习题时,将做错的题目整理到错题本上,分析错误原因是对语法规则理解不清还是粗心大意,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强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