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九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四、如何记笔记

所属专题: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训练

初三九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四、如何记笔记

上课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时间也是最长的一段学习时间,上课的效率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

有的孩子错误地将上课理解为记笔记,认为上课记好笔记,可以在课余时间用来复习。事实上进入初中后课余基本没有时间,造成了上课时将老师的板书原原本本记到笔记本上,可对于讲授的内容却没有消化吸收,真正理解。这样的孩子给家长和老师的印象都是学习认真、态度端正,但就是成绩不理想。

上课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解,使课本上的知识更易于理解,加深记忆效果,提升学习效率。会上课的孩子上课跟着老师的节奏思路,精神集中、目光专注、思维活跃、积极思考,听懂的内容、书上的内容无需记笔记,课后也会及时跟进,每节课都不留盲点,基本是一节课下来该理解的都明白,该记住的都知道。这样的孩子看起来不够用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多,但其实他们才是深得学习要领,学得不累,往往成绩却很高,他们只利用课堂时间就已经学到了精髓,掌握了知识。

通常情况下,偏理的科目更要关注课堂,基本一点笔记也不需要做,只用准备一个错题本,将不会的题总结下来,记一下必要的解题思路即可。将全部精力放在认真听老师讲解,领会定理的概念和精髓,深入思考联系与区别,提出不懂不会的问题上。莫要因为记录笔记而错失了学习知识理论的最好时机。

偏文的科目在理解记忆的同时以教科书为基本素材,记下老师补充的必要内容即可,记笔记是为了复习,如果课后没时间看,还不如课上认真听讲、努力记忆,能记多少记多少。其实课上能理解的,基本当时就能记住,只将不理解的记下来或在书上做个标记,课后及时弄明白、想清楚、记下来就可以了。

记忆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无论文理,略有区别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便于记忆。有很多不必理解,记住了就是会了,也不必多想。如知道自然现象就是这样,物理、化学特性或地理特征就是如此,这样就是会了。因而一定要学会在课堂上借助老师的讲解、归纳、总结,甚至是阅读课文的时机加强记忆、加深记忆效果,使课堂效率最大化。

那些课堂不听讲,课后乱补课的,其实就是瞎折腾。看似认真努力,实则虚有其表,舍本逐末,很难取得好成绩。

记住:上课要跟着老师思路走,学习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可盲目做笔记。个别老师、家长以笔记质量判断孩子听课效果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
 

一.引入

上课我都听懂了就行了,为什么要记笔记?

平时看书看懂了就行了,为什么要记笔记?

平时有问题老师讲清楚了就行了,为什么要记笔记?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高一时期的我:尽管基本所有老师都苦口婆心地告诫我们上课要认真记笔记,我心中难免有一点不屑,记起笔记来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我就这么吊儿郎当到了高二上学期。

那时候的我,平时上课也有在认真听讲,作业也都是认真完成,还额外做练习册,化学这门课却学得却很一般:考试成绩就挂在七十分上下(满分一百分)。

经过新一次次月考狠狠的教训,我下定决心要多花时间把化学这个硬骨头啃下来。

我想,首先我要去补足基础。可当我拿起高一一年学过的课本和做过的练习题,我竟发现自己无从下手:

我没有一个跟随老师课堂完整记录的笔记本;

我的书上除了画着各种阿猫阿狗的涂鸦之外基本没有有效的笔记;

我的练习册上的订正时有时无,做过的卷子更是毫无整理地散乱。

我第一次理解做笔记的重要性,万分后悔。我对自己发誓未来一定要重新做人,好好记笔记,不让历史重演。


不过决心虽好,高一一年不记笔记欠下的债还是需要我自己去偿还的:

我在化学上下了几倍的工夫,反复把课本刷了许多遍,也花了有足足一年的时间(已经抛去中间参加数学竞赛的三个月),才把化学学到九十几分的水平(满分一百的话)。

而我能肯定的是,如果我能在高一认真地把笔记记好,方便未来的我查阅的话,这个时间至少可以缩短四分之三。

之后的几年实践里,我也总结出这样一句话:长久来看,不产生可查备资料的学习很大程度上都是无效的。希望这句话可以启发到部分同学。



二.记笔记的意义

刚刚都是在讲我高中的故事,而随着我进入大学,自己学习了更加深难的课程,阅读了大量认知科学,学习方法论的书籍和文献,也带了更多的学生,我对记笔记的意义和方法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记笔记的第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刚刚提到的:为未来的你提供方便。

当你在听讲时,你会本能地用你当下的掌握程度去估计未来的掌握程度,认为未来的你也应该拥有现在的理解,错误地做出“听懂就行,不用记笔记”的判断。

但现实情况是,没有东西给你做复习的情况下,一个月时间就足够你把新学到的思路和想法忘记得干干净净。

记笔记的第二个重要意义是,记下笔记的这个过程,是帮助你理清思路,理解所学的知识,查漏自检的绝好办法。

当你听课,看书的时候,光是听懂看懂是不顶用的,很可能你并没有真的理解,到你要用的时候还是不能回想起来。

而记笔记,是绝好的倒逼着你整合思路,检测理解程度的机会。

因为你要把这笔记记得有道理,你必须做整合和记忆提取,而这就是对你理解新知识最好的训练。

类似的思路也是我在讲座里反复强调过的观点:光“听懂”一样东西是远远不够的,不要光是跟着老师过逻辑,只有当你把思路独立地实现一遍之后你才能真的清晰和通透,考试才可能写的出来。

比如:

错题改错的时候要独立完整地做一遍题目,而不是仅仅听懂;

复习错题的时候一定要只看题目自测,而不是光看改错内容;

复习课本、笔记一定要对空气讲述,而不是反复阅读。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学习中注意的地方。

在想清楚了记笔记的意义之后,我们就能自己分析自己是否需要,又该如何记笔记了。

这节的最后提醒大家一点:记笔记(或者任何一种学习方法)从来都是我们学会知识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要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这是本末倒置。



三.记笔记的方法

在这一小节里,我会首先介绍一些记笔记的大原则,然后再详细介绍在不同场景下我个人记笔记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由于每个人学习的内容,知识背景,擅长的能力都不一样,本文并不是让大家完全按照我说的做。我说的不一定适合所有人,酌情参考,只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就好!)



1.做笔记不要照抄书本,只要记录书本内容的总结和书本上没有的额外补充。

让我们回忆一下刚刚提到的做笔记两大目的:辅助未来回顾学习和帮助当下整合自检。

照抄书本内容这个过程毫无疑问对两者帮助都不大。它甚至还会降低你笔记的信息密度,为你未来复习时寻找重点造成麻烦。

真正需要我们去记的大约就是三件事:经过你概括总结的精简的条目,老师上课时额外的补充,你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2.在保证未来的自己可以看懂,不缺信息点的前提下,笔记应当尽可能保持精简凝练。

这一条主要是方便未来复习:冗长的笔记信息密度低,你会花掉很多的精力阅读很多无用的信息,分辨重点在哪里,这是相对低效的。

另一方面,我们之前已经提到,复习的时候需要的是独立地实现一遍,而不是重读一遍。健康的复习笔记方法,应当是你看完你记录的每个精简的条目后,停下来,自己去把它背后的细节补充回想一遍。

3.自己产生任何想法和灵感后,应当立刻记录下来。

当你注意到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灵感后,它们会被暂时存在你的短期记忆(工作记忆)当中。

而短期记忆是容量非常小,极其不可靠的东西,当你遇到一点点其它事情你的想法和灵感就会被挤出短期记忆。你的思考和灵感就被浪费掉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想到什么就立马记录下来。接下来分场景的建议里我还会提到这个思路。

4.可以在笔袋里装一个订书机,教材和笔记本上需要加笔记的时候随时拿张草稿纸钉上去。

5.不要太“爱护”课本,化学、生物这类围绕课本比较紧的课就应该大大方方地把补充笔记记在课本上。
 


下面我来讲讲在各个具体的场景下,我们该怎么样记笔记:

1. 在预习时该如何记笔记

很多同学都有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的好处有很多:

提前了解课上会讲些什么,提高我们在课堂上的接受度;增加我们间隔学习的遍数,增强我们的长期记忆效果;让我们学习得更加游刃有余,更加自信。

在这里我提一点个人关于预习笔记的建议:预习时有任何想法记在页边上,预习完后在当小节开头按条简要总结整节的内容,如果有公式应该尝试理解和记忆,并且在正文中标出来你有疑惑的点,等待第二天上课解决。

预习时这样的知识点总结目的是辅助你理解和整合知识内容;另一方面时为你未来复习课本做准备,当然上课的时候有新想法你也可以再进行添补。

2. 在看书时该如何记笔记

我开始大量阅读是在大学,而“知识管理”就成为了我遇到的最大难题。

开始的我阅读做笔记很不成系统,基本就是想到什么就写下来,然后把所有看起来比较重要的话都画上波浪线。

后来事实证明这样的笔记根本没办法辅助我复习,想要会看还需要把整节全看一遍;而当我在写作时想要查阅自己已读的文献就更是煎熬了。

这样的笔记耗时耗力,还不得重点。

在经过反复的学习,试错,总结之后,我得到了现在的看书笔记方法:

看书时遇到统领几段的关键词就会用方框框出来(千万不要圈很多,那就没意义了,只圈最核心的词),也可以作批注解释;

新的想法用简洁的语言直接批注在页边,可以打个箭头指向文中某处;

每看完一小节就在章前简要分条总结对应的小节核心内容(这个的目的是方便未来会看查找,所以不需要什么都记,有所偏重,记你认为重要的);

有提出问题,就用方框框起来记在页的最上面或者是最下面,之后向人询问或者讨论;

如果有重要的信息点就用波浪线画出来,触动到自己的点圆圈圈出来,格外重要可以再画个小五角星。

当你想要复习的时候,就只需要拿着每章最开始的要点终结给自己讲讲看,然后找那些关键词句去回顾;

而当你想要查找信息的时候,你就先找到想要看的章节,然后在每章的最前面看你总结的本章要点,再根据关键词定位你需要找的内容即可。

做好知识管理绝对是有必要的,大家可以结合我的记笔记流程,改善自己的流程。还有需要注意的点是,平时用的符号最好要一致,形成一种确定的规则和习惯。


3. 在听新课时该如何记笔记

上课和其它时间有所区别的是:在上课的时候我们记笔记是有时间限制的,而且我们在记笔记的同时还需要优先顾忌能不能听懂。

这就需要我们有所权衡了。我个人的建议是,笔记是要记的,但是要有技巧,有选择地记——如果你的笔记影响到了你听课或者跟着老师演算思考,那你就需要做出调整了。

我个人会对老师讲的东西,板书做一次提炼之后再记,而不是直接抄写;在老师做了大段的计算或者解释的时候,我会采用“只记问题,留下空白下课再自己填上”的方式避免跟不上;有些时候老师讲得东西我已经彻底会了,自己讲也能讲出来时,我会选择不记。

除此之外,之前的部分笔记建议也同样试用在课堂笔记中。

4.听习题课的时候该怎么记笔记

习题课最需要强调的,主要是“不能跟着老师过逻辑”,所有的题目应当保证自己独立地完整实现至少一遍。

我比较建议的方法是:如果你是原先不会,课上才听老师做的讲解,你可以跟随老师用草稿纸做推演,题目旁边只记录核心的想法和错误要点,等到下课再完完整整地独立把整道错题在题目做一遍(也可以钉纸)。

更加详细的改错题的建议可以去看我之前发的《一种订正错题的方法》一文,或许会有启发。

5. 在平日的碎片化学习中该如何记笔记

在我做的公众讲座《学习主动化》中,我有讨论过“为什么很多同学的聪明就只是小聪明”而已。

我向大家解释了为什么平日里需要有一个记录学习到的琐碎知识,思考和灵感的笔记本——这是因为没有记录的思考和灵感都会随时间飘散,化为乌有;而这种没有积累性的思考只能流于表面,也就体现为肤浅的“小聪明”。

关于这一点的详细展开大家可以回去看我的公益讲座,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记笔记的方法和之前类似,你只需要用最简单简洁的语言,记录下来任何你不舍得忘记的核心思考和想法就可以了!